【Fund佬投資筆記】拼搏先於置業

【Fund佬投資筆記】拼搏先於置業

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影片分析!

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中,許多人正處於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傳統的置業觀念,另一方面則是人工智能(AI)帶來的就業不確定性。面對這些挑戰,也許「努力賺錢、先租後買」才是更明智的選擇。正如一句話所說:「人生的目標是穿越沼澤,而不是對付每一條鱷魚。」

自己放盤自己話事!
本文目錄

避開鱷魚

投資股票虧錢已經很慘,但如果被騙,那種心痛更難以承受。之前提到,市場上的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比如有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租屋平台假扮高收入租客博取信任,進而誘導投資陷阱。近期有退休女士因加入股票投資群組,損失超過三千萬港元。騙局帶來的傷害不只是財務損失,心理打擊與信任崩潰往往更嚴重。

之前也談過年金(annuity)是一個可考慮的選項。若想要更穩健且回報較高,可以選擇政府債券。至於那位女士,如果對股市有信心,實際上買ETF可能更合適。我曾看到一份報告指出,美國過去數據顯示,基金的表現多半跑輸指數,而購買ETF往往能跑贏許多基金經理。

如果投資者沒時間花心力研究,直接買ETF,比如恒生指數ETF(2800.HK – 過往表現不代表將來之表現),性價比相當高,避免浪費認購費和管理費,多數情況下都會勝過基金經理。再次強調:ETF往往能打敗基金經理。

AI革命帶來的就業新現實

一位50歲在新加坡的朋友,工作於私人銀行,經常談論AI如何改變工作環境,並且說銷售目標非常嚴苛,每天都很焦慮。在此背景下,更應該關注個人投資組合,而非僅僅依賴職位,因為目前的工作風險已超出個人掌控範圍。

儘管香港目前仍保持較傳統的工作模式,未來大量現有職位不可避免地將被AI和自動化技術取代,這對年輕人尤其衝擊深遠。

根據史丹福大學今年8月發布的研究,2022年後AI加速普及,明顯對年輕勞動力造成衝擊,就業機會減少了13%。受影響最大的行業有客服、會計及軟體開發。另有調查顯示,有63%的18至34歲工作者願意購買針對AI失業的保險,這充分反映這代人對工作穩定性的憂慮。從技術職位到數據分析、初級法律專業,都正受AI替代的現實威脅。香港作為高度依賴金融業的經濟體,未來AI所帶來的影響應該會尤為顯著。

置業等同槓桿投資

香港住宅房地產市場近期趨於穩定,主要受股市財富效應、短暫的低HIBOR影響以及人口增長拉動租賃需求所致。住宅價格自2021年高峰期已下跌近28%,但大多數人仍覺置業不易。一個普通家庭需將全年收入近19年才能負擔一套住宅。以一套約800萬港元的住宅為例,首期約需支付30%,即240萬港元,再加印花稅和其他費用約64萬,初期投入超過300萬港元。25年期按揭月供約2.8萬港元,對年輕人來說是一筆沉重負擔。

從投資角度看,購房者實際承受約3.3倍的槓桿,屬槓桿投資。除非對住宅價格有強烈信心,否則除了自住物業外,確實不宜衝動的隨便入市投資。投資前,自己務必用 Excel 計好數,唔好隨便聽人講。

『聽人講』,可能係不少人的口頭禪。在 Youtube 上看到某個苦主業主的訪問,佢話『聽朋友講』,打算裝修好先買家居保險,結果裝修工程完成了99%的時候出事了… 咁其實,佢知唔知家居保險係用來做乜?

靈活性即是機會

租房其實是一種分散風險的選擇。AI時代下,工作不確定性增加,承擔長達25至30年的按揭債務可能會限制職業發展。相比之下,租房提供更大的財務靈活性,讓個人能按職涯變動調整居住地點。年輕人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與學習能力。若把大量時間僅用於維持現有工作,而忽略多元技能的發展,將在快速變化的AI時代付出昂貴的機會成本。

與其將大量資金鎖定於房地產,年輕人更應專注建立多元化的現金收入來源。

幾點建議包括:

  • 優先投資技能提升與教育訓練。AI時代中,人類獨有的創造力、情感智能及複雜問題解決能力更加珍貴,這類投資的回報率常超過任何金融產品。
  • 建立多重收入來源。不要只依賴單一工資收入,當然如果工作待遇足夠豐厚另當別論;年滿18歲後即可開始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如開設股票交易賬戶。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傳統成功標準——擁有房產、穩定工作和固定收入——正在逐漸失去適用性。新時代的成功標準應為:適應變化能力、快速學習新技能、多元收入創造力,以及在不確定環境下保持財務穩定的智慧。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可能遠勝過有形財產。

最後,請記住:「不是所有戰役都值得一打,也不是所有問題都必須解決。」不要被傳統所謂的「成功標準」所束縛,也不要因社會壓力急於買樓。擁有靈活性,比固守資產更為重要。

專欄作家: Tony Fung (tony.fung@sparccapital.com)

證監會持牌資產管理公司 Sparc Capital 的投資總監,擁有超過22年買方投資經驗。入行初期曾任金融及地產分析員,長期專注於股票和債券投資;近年則更關注讓人安心的投資策略及利率走勢。口頭禪是:「你真係知道自己買乜嘢?」

免責聲明(Disclaimer)

Sparc Capital(以下簡稱「本公司」)所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邀約或要約。資料來源被視為可靠,但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或時效性。投資涉及風險,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結果。

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謹慎評估相關風險,並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本公司及其董事、僱員或代理人對因使用本資料而直接或間接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本公司為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持牌公司,牌照號碼為 BPB919。


想知更貼身嘅資訊?

歡迎您成為《胡‧說樓市》嘅谷友!只要透過以下登記表格,我哋會根據您提供嘅資料及感興趣的範疇,俾最適合嘅分析同資訊您,如果有咩想知或意見,都記住同我哋講啊!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