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港股走勢明顯轉強。恒生指數自第二季以來,形態逐步變成「更高的低位」。地產股表現亦優於(我嘅)預期。按照「股價是領先指標」的信念來看,這可能意味本地住宅市場正逐步企穩。
目前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有三個。第一,港元拆息(HIBOR)顯著偏低,資金成本處於罕見低位。第二,非本地學生來港規模擴大,推動租務。第三,內地加強「全球徵稅」的執行,香港的地域稅制優勢因此更為凸顯。


寬鬆環境有利資產市場
先看市場訊號。價格往往是最可靠的領先指標,尤其在股市更是如此。宏觀敘事經常落後,價格已經提前反映信息。恒生指數自第二季開始持續築出更高的低點,說明資金已經透過實際交易表達了對未來的看法。對理性投資者來說,應該重視價格本身,而不是固守預設立場。
定價的基礎是流動性和資金成本。當資金面寬鬆、融資成本低,風險資產的估值自然獲得支持。這就是為什麼在當前環境下,低成本資金為市場帶來了正面影響。
就HIBOR來說,短端利率確實異常偏低。截至2025年8月13日,隔夜HIBOR僅約0.177%、一個月約0.91%、三個月約1.61%。相比之下,美國短端利率仍在4%以上,港美息差巨大。
低HIBOR的原因很清楚。銀行體系總結餘在金管局多輪干預後仍處高位,流動性相當充裕。今年第二季,港元匯價多次觸及7.75的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沽港元買美元,總結餘因而大幅上升,利率被壓低。其後雖然在弱方(7.85)位置,多次出手抽水,但截至8月中,總結餘仍維持在五、六百億港元,資金面仍寬鬆,HIBOR自然難以快速回升。
港美息差的收窄速度很慢。有幾個可能的原因。本地信貸需求很弱,短端港元利率缺乏上升動力。市場上大資金可能因為窗口指導原因也放慢了套息操作的節奏。此外,投資者普遍預期美聯儲可能在未來開始降息,使港元利率向美元收斂的壓力減弱。
做定期賺息,實際價值卻縮水?
雖然低HIBOR常伴隨較大波動,但只要持有的多頭倉位可以隨時變現,投資者仍應善用當前低成本融資的機會。低利率環境畢竟難得,關鍵是做好風險管理,避免在資金突然收緊時陷入被動。
相比之下,過分關注定存利率的做法,長期回報未必理想。對於極度保守的投資者,不妨考慮貨幣市場基金(MMF)。買MMF,等於基金經理代你去做定期存款,在 Bloomberg 機和 i-banks拿到最好的 報價就做,散戶一定無這個優勢。
明,MMF 係無『存款保證』,但係一個人,永遠要面對 risk 同 reward。你可以將 risk 變咗做0,但係長遠,貨幣供應大概係每年兩位數,例如做定期賺3%,但係貨幣供應升10%,你嘅實質購買力 =
(1+3%) / (1+10%) – 1 = – 6.4%
等於,你手上有存款保險嘅定期,本金的實際價值每年仍縮水逾6%。
香港的稅務優勢難以取代
在需求面,非本地學生持續湧入香港。入境處的數據顯示,學生簽證核准數字近年上升。院校實務經驗顯示,每年6月至8月是簽證批核及入境高峰,與9月開學相呼應。這種季節性人流增加,對校網附近及小單位租賃市場形成支持。
政策層面上,內地對居民海外收入徵稅的力度持續加強,覆蓋範圍從超高淨值人群擴展到更多中產階層及職員級別。徵稅項目包括投資收益、股息、期權等,最高稅率約20%。稅務部門已開始要求在申報截止日期前自願申報,並出現了追繳與罰款案例。
這些行動的背後,是內地自2018年加入OECD的CRS制度後,已具備跨境賬戶資訊交換的能力。當局可以發現未申報的海外收益,執行的持續性和廣度都在增加。大家都是進步的,現在可以利用 machine learning + AI,分析閣下對話紀錄,有否隱藏在外資產或收入。
相比之下,香港依然沿用地域來源徵稅制度。離岸利得一般無需繳稅,對個人的資本增值不課稅,沒有股息預提稅,亦無遺產稅。清晰的地域稅基和低稅負,對金融投資者具有長期吸引力,部分資金因此可能透過合規方式在香港進行配置 。
專欄作家: Tony Fung (tony.fung@sparccapital.com)
證監會持牌資產管理公司 Sparc Capital 的投資總監,擁有超過22年買方投資經驗。入行初期曾任金融及地產分析員,長期專注於股票和債券投資;近年則更關注讓人安心的投資策略及利率走勢。口頭禪是:「你真係知道自己買乜嘢?」
免責聲明(Disclaimer)
Sparc Capital(以下簡稱「本公司」)所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邀約或要約。資料來源被視為可靠,但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或時效性。投資涉及風險,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結果。
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謹慎評估相關風險,並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本公司及其董事、僱員或代理人對因使用本資料而直接或間接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本公司為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持牌公司,牌照號碼為 BPB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