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 樓市】全面解讀:托市期望落空、重推租置無影? (附影片)

【施政報告2025: 樓市】全面解讀:托市期望落空、重推租置無影? (附影片)

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在萬眾期望下出爐,特首李家超宣讀近三小時,惟當中針對樓市的措施卻乏善可陳,令業界與市民大失所望。報告中既無刺激北水南下的「購房通」,亦未採納將600萬元以下物業厘印費減至100元的建議,就連事前吹風有望重推的公營房屋「租置計劃」也隻字不提。 小市民期望的「派糖」措施幾乎落空,不少內容都讓人摸不著頭腦。

自己放盤自己話事!
本文目錄

初次置業懶人包
【二手樓買賣程序】睇樓、雜費、查凶宅、簽約、按揭懶人包
【新盤2025】成交流程、按揭、折扣優惠、重點項目全攻略
【居屋2025】最新申請日期、四大屋苑分析、資產、入息懶人包
【租樓注意事項】租樓流程、租約、按金、印花稅全攻略!
【按揭保險費】深入分析四種保費計算方法、繳費形式注意事項!
【按揭利率】各大銀行優惠、回贈比較

托市期望落空?放寬投資移民成效存疑

本港私樓樓價自高位回落28%後,近期市況才稍見起色。 然而,市場正面對逾十萬個一手單位供應量,相當於6.7年的一手私樓吸納量,發展商仍以去庫存為首要目標。 同時,內部需求受制於大量負資產個案,業主換樓動力大減。 業界原本寄望政府推出「大招」刺激境外需求以托市,可惜政府最終僅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那麼,新計劃的詳情如何?與舊有計劃相比,主要變動在於對物業投資的計算方式。

新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比較

項目舊有計劃最新計劃 (2025施政報告)
總投資門檻3,000萬元3,000萬元 (維持不變)
購買住宅物業門檻樓價須達5,000萬元以上樓價門檻下調至3,000萬元
住宅物業計算份額最多計算1,000萬元維持最多計算1,000萬元
非住宅物業門檻沒有樓價限制沒有樓價限制
非住宅物業計算份額最多計算1,000萬元提升至最多計算1,500萬元

此舉的成效有多大?從數字上看似乎並不樂觀。截至今年二月,政府累計接獲918宗相關申請,暫時完成投資審查的個案有386宗,總投資金額為105億元。 當中,只有1,800萬元投資於工商舖物業,佔整體比率僅0.17%,而透過「新計劃」投資住宅的個案更是一宗都沒有。

數字未如理想,可能有幾個原因:政府在2024年10月才放寬容許購買住宅物業,效應尚未完全反映;或許這批「實力買家」選擇在計劃以外自行入市;又或者,香港樓市對他們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無論如何,業界寄望的刺激境外需求措施力度有限,有地產代理以「無招勝有招」來形容,認為政府減少干預,是讓樓市回到自然調節的最佳演繹。

為何「租置計劃」彈出又彈入?

另一項出乎市場預料的,是原先盛傳會重推的「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最後不了了之。 此計劃由首任特首董建華於1997年《施政報告》中落實,至2002年因經濟下滑而煞停。期內共39個公共屋邨、約183,700個出租公屋單位被納入計劃,迄今已售出152,000個。 在千億財赤的背景下,重推計劃被視為既能協助市民置業,又能減輕政府補貼包袱的合理舉措,但最終卻胎死腹中,確實令人費解。

雖然重推「租置計劃」落空,《施政報告》的焦點轉移至其他資助房屋政策調整上,具體變動如下:

2025施政報告資助房屋政策變動一覽

資助房屋計劃政策變動
綠白表配額綠表(放棄公屋租戶)與白表(需資產審查)的居屋配額比例,由現時的「四六比」調升至「五五比」。
白居二計劃下一期配額增加1,000個,總數達7,000個。新增配額中,一半將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轉售限制居屋及綠置居的轉售年期限制,由15年縮短至10年
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適用範圍由房協樓擴闊至房委會資助房屋。60歲以上長者住滿十年後,可免補價出售單位,再購入一個較小單位。
未補價單位出租推出3,000個名額的「先導計劃」,容許住滿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將整個未補價單位出租予白表申請者。

政府真的無視發展商嗎?

表面上看,政府似乎對托市愛理不理,但實際上是否完全沒有為發展商設想?答案並非如此。報告中提出多項措施,將對持有土地、特別是在北都持有土地的發展商帶來實質好處。

  1. 簡化北都行政流程,靈活批地: 特首將親自領導「北都委員會」,以拆牆鬆綁。批地方式將更靈活,除公開招標外,還可能採用限制性招標甚至直接批地。 補地價方面,將採用「按實補價」,即按實際發展規模而非最高可建樓面計算,並容許分期繳付。
  2. 增加市區重建地積比並容許轉移: 政府會適度增加市區舊樓重建項目的地積比率,更容許將增加的比率轉移至北都或其他地區使用,或轉為金額抵銷其他項目的地價。 簡單來說,就是減地價。
  3. 放寬停車場「發水」限制: 發展商日後在地面興建不超過兩層的停車場,其總樓面面積可獲全數豁免,且無須再以興建地庫停車場作為豁免的強制要求。 這意味著樓盤可透過墊高基座興建「屏風樓」以提升價值。
  4. 為過剩商廈提供「逃生門」: 容許將商廈,甚至拆卸後重建的全新項目,改建為學生宿舍,以應對非本地學生的住宿需求。政府亦會預留土地作興建新宿舍之用。

小市民受惠幾多?

看畢整份報告,普羅大眾究竟有多少實際得益?答案或許會令人失望。 相比之下,中小企尚算獲得「半粒糖」,包括「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延長兩年、「還息不還本」安排再延長一年,以及寬免非住宅用戶水費、排污費等。

對於有新生子女的家庭,政府將初生子女的額外免稅額由一年延長至兩年。 由2026年度起,每名子女出生後的首兩年,納稅人可就該名未滿兩歲的子女享有26萬元的雙倍免稅額。 除此之外,直接惠及小市民的措施寥寥可數。

總括而言,2025年的《施政報告》在樓市方面未有帶來驚喜。後市走向還需觀望環球經濟及本港息口變化。


想知更貼身嘅資訊?

歡迎您成為《胡‧說樓市》嘅谷友!只要透過以下登記表格,我哋會根據您提供嘅資料及感興趣的範疇,俾最適合嘅分析同資訊您,如果有咩想知或意見,都記住同我哋講啊!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