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今早終於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仍然佔了不少篇幅,包括強調大增土地供應,但早前市場傳出的放寬1,500萬元以下住宅按保卻未見蹤影,其中較矚目的可算是撤銷工商舖的雙倍印花稅。
特首林鄭月娥今早終於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仍然佔了不少篇幅,包括強調大增土地供應,但早前市場傳出的放寬1,500萬元以下住宅按保卻未見蹤影,其中較矚目的可算是撤銷工商舖的雙倍印花稅。
政府經常說覓地難,要壓縮未來供地量,最直接方法就是壓縮市場需求,但如何將需求預算合理地壓縮?每年長策會更新的「需求預算」報告是關鍵之一。
政府今日公布長策會的《周年進度報告》,受林鄭月娥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至七三比所影響,年均私樓供應預測由去年的13,500伙,進一步下調至12,900伙,再創新低,相對2017年估算的18,000伙,減幅更為誇張......
運房局公布最新供應數字,未來三至四年潛在供應97000個。雖然按季輕微回落1000個單位,仍是統計中的第二高。97000個單位,究竟係一個乜野數字? 先俾兩個畫面大家參考下先。
上星期,在NOW TV財經節目《數字你懂的》,剖析長策會對需求預算數字。有谷友睇完私訊問我們可否再解釋一下,實情當日想帶出兩個重點....
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對私樓影響最深遠,就要由「公私營比例」調整開始講起,皆因林鄭月娥推翻「長策會」幾年前定下共識,決定調撥更多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未來政府開拓新增土地,七成用於公營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