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Update】一手潛在供應跌至10.1萬伙!庫存見底還是不符預期?(附影片)

【樓市Update】一手潛在供應跌至10.1萬伙!庫存見底還是不符預期?(附影片)

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根據房屋局最新數字,本港未來三至四年的ㄧ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已按季減少4,000伙至101,000伙,並呈現連續五季下跌的趨勢 。表面上供應壓力似乎有所回落,但實際情況是否如此樂觀?本文將從三大層面,深入剖析當前的庫存現實。

自己放盤自己話事!
本文目錄

初次置業懶人包
【二手樓買賣程序】睇樓、雜費、查凶宅、簽約、按揭懶人包
【新盤2025】成交流程、按揭、折扣優惠、重點項目全攻略
【居屋2025】最新申請日期、四大屋苑分析、資產、入息懶人包
【租樓注意事項】租樓流程、租約、按金、印花稅全攻略!
【按揭保險費】深入分析四種保費計算方法、繳費形式注意事項!
【按揭利率】各大銀行優惠、回贈比較

迷思一:供應數字下跌,遠期與近期供應如何解讀?

要全面理解市場供應,必須拆解官方數字背後的三大組成部分,它們分別代表了由遠至近的供應藍圖

首先是遠期供應,指政府已批出動工紙、但發展商仍未正式動工的地盤,這部分涉及約10,000個住宅單位 。而更值得市場關注的,是短期內即可推出的供應。若撇除上述的遠期供應,單計「樓花貨尾」及「現樓貨尾」兩者,合計仍有高達91,000伙,佔了整體潛在供應量的九成 。

供應分類單位數量說明
遠期供應 (已批則未動工)10,000 伙 發展商已獲准動工,但仍未施工的地盤。
近期供應 (樓花貨尾)64,000 伙 發展商在樓花階段已推售但未能售出的單位。
近期供應 (現樓貨尾)27,000 伙 由樓花階段賣到項目落成,仍未能售出的單位。
總潛在供應101,000 伙

從數據可見,雖然「樓花貨尾」數量已由2024年初高峰期的77,000個,回落至目前的64,000個,減少了13,000個,但整體近期待售的供應量依然龐大

迷思二:全面撤辣後,去庫存速度理想嗎?

回顧歷史,本港一手住宅潛在供應量曾在去年初(2024年)達到112,000伙的高峰 。儘管政府在2024年初祭出「全面撤辣」此等激進的托市措施,但期內供應量僅錄得不足10%的跌幅,反映一手市場的去庫存速度未如預期般理想 。

若以過去五年一手市場平均每年吸納14,900伙的速度計算,假設發展商從今天起不再增加任何土地儲備,單是消化手上的庫存,便需要長達6.7年的時間 。這個嚴峻的現實,直接主導了發展商未來的銷售部署。

迷思三:局部地區高庫存,發展商如何應對?

雖然近期股市氣氛暢旺,租金回升亦為樓市帶來支持,但市場信心顯然尚未完全恢復 。在高庫存的背景下,發展商不得不面對現實,尤其是在供應特別集中的地區

這些高庫存地區的壓力,不僅源於自身樓盤,更來自同區對手的競爭策略 。過往市旺時,政府加快推地,有時土地供應會側重於某幾個區域,導致這些地區在同一時間有大量「麵包」新鮮出爐,形成惡性競爭

面對此等尷尬局面,發展商主要採取以下兩種策略:

  1. 「先量後價」策略:部分發展商選擇以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買家,犧牲利潤以加快資金回籠,進行一場與時間的競賽
  2. 靈活推售及「轉售為租」:對於庫存及資金壓力較輕的發展商,其部署則相對靈活 。他們或會調整付款辦法吸引投資者,甚至選擇將滯銷單位放租,以「轉售為租」的方式賺取穩定回報,作為抗衡當前市況的有效手段 。

想知更貼身嘅資訊?

歡迎您成為《胡‧說樓市》嘅谷友!只要透過以下登記表格,我哋會根據您提供嘅資料及感興趣的範疇,俾最適合嘅分析同資訊您,如果有咩想知或意見,都記住同我哋講啊!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