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本月即將出爐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樓市相關措施成為市場焦點。在逾十萬個新盤庫存尚待消化下,單靠本土買家已未必能完全支撐市場。因此,業界普遍期望政府能夠拆牆鬆綁,吸引更多外來購買力。
除了坊間熱議、方便內地人來港買樓的「購房通」,以及將100元印花稅門檻由樓價400萬元以下擴闊至600萬元以下的建議外,地產建設商會(地建會)及多個政黨亦提出,應進一步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俗稱「投資移民」)的門檻。究竟這項建議對刺激樓市能起到多大作用?


初次置業懶人包 【二手樓買賣程序】睇樓、雜費、查凶宅、簽約、按揭懶人包 【新盤2025】成交流程、按揭、折扣優惠、重點項目全攻略 【居屋2025】最新申請日期、四大屋苑分析、資產、入息懶人包 【租樓注意事項】租樓流程、租約、按金、印花稅全攻略! 【按揭保險費】深入分析四種保費計算方法、繳費形式注意事項! 【按揭利率】各大銀行優惠、回贈比較
剖析:現行投資移民計劃有何限制?
根據政府現行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必須在港投資最少3,000萬港元。成功獲批後,申請人可攜同其配偶及18歲以下未婚受養子女來港。簽證以「2+3+3」年模式續期,即首次獲准逗留兩年,期滿後可申請延長逗留期三年,之後再可申請延長三年。只要在港連續通常居住不少於七年,便可依法申請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在資產要求方面,申請人須證明在申請前的半年內,持續持有不少於3,000萬港元的淨資產。獲批後,需將資金投放到指定領域,詳情如下:
投資項目 | 金額要求 | 備註 |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 | 300萬元 | 由政府指定,用作支持創新及科技行業和其他有助香港經濟長遠發展的重點行業。 |
金融資產及非住宅房地產 | 2,700萬元 | 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產品,或非住宅房地產(工商舖物業)。 |
當中房地產投資上限 | 1,000萬元 | 無論購入非住宅或住宅項目,計算入投資額度的上限僅為1,000萬元。 |
購入物業門檻 | 5,000萬元 | 於2024年10月後,計劃雖放寬至可購入住宅物業,但該物業的價值必須超過5,000萬元。 |
業界倡議:如何放寬投資移民買樓?
為了提升計劃對樓市的直接支持,業界主要從兩方面提出放寬建議,包括加大房地產佔投資額度的比例,以及降低購入物業的入場門檻。
建議方 | 房地產投資額度上限 | 購入物業門檻 |
地產建設商會 | 由1,000萬元放寬至2,000萬元 | (未有提及) |
經民聯 | 由1,000萬元放寬至1,500萬元 | 由5,000萬元降至2,000萬元 |
民建聯 | (未有提及) | 由5,000萬元降至3,000萬元 |
潛在影響:若建議獲採納 能帶來多少購買力?
如果政府真的接納業界建議,能為市場帶來多少效益?截至2025年2月底,政府共接獲918宗「新計劃」的申請。假設申請全數獲批,預計可為香港帶來最少275億元的投資額。
雖然目前計算入投資額度的物業價值有限,但如果每位申請者平均在港購入一個單位,將為豪宅市場即時注入918個潛在購買力。
- 按現行門檻計算:若這918位申請者均購入價值5,000萬元的單位,市場總成交金額將增加459億元。
- 按建議門檻計算:若政府採納建議,將投資物業門檻降至2,000萬至3,000萬元,總成交額則約為184億至275億元。
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新計劃」由2024年3月實施至今年2月底,全港逾2,000萬元以上的一手及二手住宅登記共有2,880宗,佔同期整體住宅成交54,073宗的5.3%。若額外增加918宗來自投資移民的成交,相關豪宅市場的成交比例將被推高至約7%。
現實數據:投資移民對樓市的實際貢獻
然而,估算與實際情況可能存在落差。在已接獲的918宗申請中,截至2025年2月底,已完成投資審查的個案有386宗,涉及的總投資額為105億元。在這筆資金中,投放於房地產的金額卻遠遜預期。
項目 | 數據 |
已完成投資審查個案 | 386宗 |
涉及總投資額 | 105億元 |
投放在非住宅物業金額 | 1,800萬元 (佔比 0.17%) |
投放在住宅物業金額 | 0宗 |
分析與展望:為何投資移民未見踴躍入市?
從數據上看,透過「新計劃」投資香港房地產的情況幾乎不存在。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可能性:
- 時間滯後效應:政府在2024年10月才正式放寬計劃,容許申請人買入住宅物業。至今時間尚短,數據可能未能完全反映最新趨勢。
- 在計劃外置業:不排除申請人選擇在「新計劃」的投資額度以外,以個人資金另外置業,因此相關成交未被計算在內。畢竟要納入計劃的物業受樓價門檻限制。
- 港樓吸引力不足:亦有可能是,對於這批高資產淨值人士而言,香港樓市的投資吸引力不及其他金融產品,他們寧願選擇作其他投資。
這些因素都有待我們持續觀察,才能得出更清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