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5》於周三宣讀後,今日發展局才公布賣地計劃,在發展商均審慎投地的氣氛之下,大型地皮不見蹤影,8幅住宅地全數都是1,000伙以下的中小型地皮,預計總共提供4,450伙。
《財政預算案2025》於周三宣讀後,今日發展局才公布賣地計劃,在發展商均審慎投地的氣氛之下,大型地皮不見蹤影,8幅住宅地全數都是1,000伙以下的中小型地皮,預計總共提供4,450伙。
配合政府托市大方向,今年賣地計劃並沒有什麼焦點,幾個字可以概括,地皮又細又奀,預計全年會推15,150個單位,表面上就切合到長策會供應目標,但按年比較就大減26%。
政府在新季度賣地計劃中為住宅面積設限,把第四季度推出的屯門小欖用地,在賣地章程中訂明每個單位最少要有280呎,提供2,020個住宅單位。
政府剛公布下季賣地計劃,共推出兩幅住宅及一幅港鐵住宅地,涉近2,710伙,按季增加一倍,但最矚目並不是住宅項目,反而是政府推出商業用地,皆因被視為年度地王的「中環海濱商業地」鐵定下季推出,規模差不多等於一個國金二期的地王,估計超過900億元。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房屋問題仍未見出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卻「出口術」表示,一手潛在供應仍充裕,大家毋須擔心樓價被推高,但實況是否如此呢?
「意見接受,態度照舊」,是不少市民看畢林鄭月娥首場對話會後的結論,不單在處理政治問題,就連民生議題、土地問題的手法也一致。一直說,香港樓價貴要增加供應,殊不知未來供地量卻大減。下季政府只推出兩幅官地,合共980個單位,較今季1,350伙,大幅縮水27%,量數也創出自2018年第二季以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