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今年《施政報告》預計將提前在9月份宣讀,各大政黨及團體紛紛就如何刺激樓市需求向政府獻策。其中,地產建設商會(地建會)提出一項矚目建議,主張進一步放寬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將現時適用於400萬元以下物業的100元定額收費,擴闊至600萬元以下的物業,以期推動市場成交。


初次置業懶人包 【二手樓買賣程序】睇樓、雜費、查凶宅、簽約、按揭懶人包 【新盤2025】成交流程、按揭、折扣優惠、重點項目全攻略 【居屋2025】最新申請日期、四大屋苑分析、資產、入息懶人包 【租樓注意事項】租樓流程、租約、按金、印花稅全攻略! 【按揭保險費】深入分析四種保費計算方法、繳費形式注意事項! 【按揭利率】各大銀行優惠、回贈比較
放寬厘印費建議詳情及潛在影響
面對逾十萬個潛在供應,即使近期拆息回落、租金回升,本港發展商的取態仍傾向「以量取價」,希望藉利好消息盡快去庫存,加速資金回籠,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市場必須有充足的購買力支持。
地建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建議新一份《施政報告》採納其建議,將繳付100元厘印費的樓價上限,由目前的400萬元放寬至600萬元。
買家可節省多少置業成本?
若政府最終接納地建會的建議,對買家而言,最直接的好處是大幅降低置業前期開支。以一層價值600萬元的物業為例,現時買家需按第2標準稅率繳付樓價2.25%的厘印費,即135,000元。在新建議下,該費用將大減至僅100元,等於節省了超過13萬元的稅款。
新舊厘印費開支比較 (以600萬元物業為例)
項目 | 現行政策 (第2標準稅率) | 地建會建議 | 節省金額 |
適用稅率 | 2.25% | 定額收費 | – |
應繳印花稅 | 135,000元 | 100元 | 134,900元 |
翻查土地註冊處記錄,今年首7個月的住宅物業成交中,成交金額少於600萬元的個案共有21,357宗,佔總成交量34,713宗的61%,可見此項政策調整將覆蓋市場上大部分的交易。
放寬厘印費對政府財政的挑戰
儘管放寬厘印費有助減輕市民置業負擔,但亦有機會對政府庫房構成壓力。政府估計本財政年度的全年印花稅收入為676億元,這已是自2017年以來的估算新低,主因是近年股票市場氣氛相對薄弱,加上政府全面「撤辣」後,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印花稅(NRSD)這三大稅項的可觀收入已不復再。
若新措施得以落實,庫房的印花稅收入或會進一步減少。值得留意的是,預計的676億元印花稅收入,佔政府全年總收入約10%。然而,參考過去三個財政年度的數據,實際印花稅收入均遠未能達標,平均與估算有35%的落差。若印花稅收益需再打折扣,而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收入也未如理想時,或會對其減赤進度構成影響。
當然,印花稅收入亦包含來自股票市場的貢獻。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放寬物業印花稅所帶來的刺激成交效果,是否足以填補因減稅而造成的收入缺口。若未能有效刺激成交量,政府最終可能會得不償失。因此,為小市民節省十多萬元的置業成本,能否有效喚起他們的入市信心,將是政策成敗的關鍵。
會否重燃樓市短炒風氣?
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自從今年《財政預算案》將100元印花稅的門檻放寬至300萬元(其後於2月28日再調整至400萬元)後,市場上確實帶動了部份短炒獲利個案。
雖然期內以確認人身份轉讓、俗稱「摸貨」的成交不足十宗,但自從額外印花稅(SSD)被撤銷,再配合400萬元以下物業僅需支付100元印花稅的政策,元朗、天水圍等地區已出現了一些持貨數月至半年,或買入樓花並在入伙時沽出獲利的個案。因此,若政府落實將此門檻放寬至600萬元的物業,不排除短期投機的戰場會隨之擴大。
短線投資入場成本變化
讓我們從持貨成本的角度計算,若短線持有一層600萬元的物業,撇除向銀行按揭的罰息因素,純粹計算入場門檻:
項目 | 現行政策下 | 地建會建議下 | 資金變化 |
樓價 | 6,000,000元 | 6,000,000元 | – |
首期 (30%) | 1,800,000元 | 1,800,000元 | – |
律師費 (約) | 10,000元 | 10,000元 | – |
厘印費 | 135,000元 | 100元 | -134,900元 |
總持有成本 | 1,945,000元 | 1,810,100元 | 減少約7% |
在支付100元印花稅的前提下,投資者大約手持1,810,100元的成本,便可透過槓桿參與這個炒賣遊戲,所需資金比舊制下的1,945,000元減少約7%。這是否會誘使部份投資者的目光,由原來集中在400萬元以下的物業,擴闊至600萬元以內,從而對樓價帶來支持甚至推動其回升?這些後續影響都值得密切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