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Update】樓市尋底信號出現?詳細解構一手供應量與負資產數據 (附影片)

【樓市Update】樓市尋底信號出現?詳細解構一手供應量與負資產數據 (附影片)

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樓市「尋底」信號是否已經變得明顯?近日政府公布了兩項關鍵數據,分別是房屋局的一手住宅供應量,以及金管局的負資產宗數 。這兩組數字對於理解目前香港樓市的供求狀況至關重要。我們將從供應、潛在需求及外圍經濟因素三方面,為大家拆解當前的市場形勢。

自己放盤自己話事!
本文目錄

初次置業懶人包
【二手樓買賣程序】睇樓、雜費、查凶宅、簽約、按揭懶人包
【新盤2025】成交流程、按揭、折扣優惠、重點項目全攻略
【居屋2025】最新申請日期、四大屋苑分析、資產、入息懶人包
【租樓注意事項】租樓流程、租約、按金、印花稅全攻略!
【按揭保險費】深入分析四種保費計算方法、繳費形式注意事項!
【按揭利率】各大銀行優惠、回贈比較

一、 供應量分析:總量雖升,但「即食」貨尾減少

根據房屋局最新數字,目前全港一手住宅供應量高達102,000個,按季不跌反升,增加了1,000個單位。

若以過去五年的平均數推算,市場每年吸納約14,595個單位;換言之,現時的供應量需要接近七年時間才能完全消化。這個數字乍看之下似乎每季變化不大,但實情是上一季度的數據結構已出現微妙轉變。

1. 遠期供應增加 vs 短期貨尾減少

供應量之所以被推升,主因是「政府批出但未動工的單位」數量增加所致。期內這類單位共有14,000伙,按季大增4,000伙。這反映發展商從政府手上購入的住宅土地,或完成契約修訂的熟地雖然可隨時動工,但這些屬於較遠期的供應。

相反,眼前市場可以馬上吸納的「現樓」及「樓花」貨尾,其實呈下跌趨勢:

  • 現樓及樓花貨尾總數:截至今年第三季累計88,000個單位。
  • 趨勢:按季回落3,000伙,創出七個季度新低。

這一點反映了發展商在第三季的「去庫存」速度加快,背後原因與發展商願意以較貼近二手市場的價格開盤有直接關係。

供應類別單位數量 (伙)按季變化備註
總潛在供應量102,000+1,000需約7年消化
已批地未動工14,000+4,000屬遠期供應
現樓及樓花貨尾88,000-3,000創7季新低,反映去庫存加快

二、 需求端隱憂:負資產宗數雖回落,換樓鏈仍受阻

單純依靠發展商讓步、以相宜價錢賣樓並不足夠,市場必須有充足的購買力配合。然而,與以往旺市靠「換樓客」推動不同,轉角市後不少業主已淪為負資產,這對樓市流轉構成了一定阻力。

1. 負資產宗數解讀

根據金管局公布的數字,截至今年第三季:

  • 負資產宗數:31,499宗。
  • 按季變化:回落6,307宗,創五個季度新低。
  • 佔比:佔整體按揭貸款宗數約5.28%。

這意味著在100個有借貸的業主中,現時大約有5個屬於負資產。雖然表面看來不算極度嚴重,但我們不能完全盡信此數字。原因是該數據僅涵蓋銀行體系,透過財務機構(財仔)借貸並淪為負資產的個案,因不受金管局規管,並未計算在內。

2. 對購買力的影響

即使業主未被銀行追收差價(Call Loan),除非他們願意「貼錢賣樓」,否則這批業主大多只能繼續供樓自住,無法賣樓向上流動。

即使樓價從高位回落30%後開始呈現反彈,高位入市的業主今日賣樓仍需面對蝕讓。除非他們能完美貫徹「低買低賣」的操作,或者有能力突破蝕讓心理關口再投入樓市,否則負資產問題將直接削弱市場的換樓購買力。


三、 後市展望:租金回升與財富效應

當然,負資產只是部分業主的困境,市場上仍有其他利好因素支撐需求。

1. 租金指數逼近歷史高位

目前的租金走勢相當凌厲。根據差估署最新租金指數,指數已悄悄攀升至200點,與2019年的歷史高位200.1點相比,僅有約0.05%的差距。高企的租金回報率,加上本港銀行跟隨美國減息,最優惠利率(P)已重返加息前水平,這些因素都有利推動「租轉買」的動力。

2. 股市帶動財富效應

股市暢旺除了令手持「蟹貨」的股民資金得以釋放,同時亦會衍生財富效應。這有利於資金轉投至資產市場,為樓市帶來額外的潛在需求。上述因素能否持續,將是未來樓市走勢的關鍵。


想知更貼身嘅資訊?

歡迎您成為《胡‧說樓市》嘅谷友!只要透過以下登記表格,我哋會根據您提供嘅資料及感興趣的範疇,俾最適合嘅分析同資訊您,如果有咩想知或意見,都記住同我哋講啊!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