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去年全面撤辣救市無效,逾十萬一手庫存壓力未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2025》,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自居,但實情針對樓市已無大招可出。
既要避免財赤惡化,不能寬免太多買樓相關稅項、亦不能斷然說停止賣地就停,但卻又要搵方法去救樓市,兩難處境下,落筆寫出任內第三份預算案,會是怎樣模樣? 歡迎大家來看我們《胡.說樓市》即市預算案剖析,我們一起來點評財爺這份《財政預算案》。


初次置業懶人包 【二手樓買賣程序】睇樓、雜費、查凶宅、簽約、按揭懶人包 【新盤2025】成交流程、按揭、折扣優惠、重點項目全攻略 【居屋2025】最新申請日期、四大屋苑分析、資產、入息懶人包 【租樓注意事項】租樓流程、租約、按金、印花稅全攻略! 【按揭保險費】深入分析四種保費計算方法、繳費形式注意事項! 【按揭利率】各大銀行優惠、回贈比較
去年救市有無成效
去年押重注全面撤辣,新一份預算案沒再提及,有幾大效果呢? 財爺無直接檢視,但其實結果有目共睹。因為財爺說,住宅物業市場在去年首三季繼續跌,但在減息後回穩,全年交投量增加23%至約53,000宗,但樓價卻仍下跌7%。非住宅物業市場持續淡靜。
當日不惜放棄佔印花稅20%的「3D辣稅」來拯救樓市,孤注一擲卻事與願違,不單止令本年度「印花稅」收入僅得580億元,較預算少收130億元,而實情如果並非近期股市轉旺帶動,分分鐘連580億元也未必達到。
同時,過去一年發展商庫存減極還有,手持107,000個供應未能清減,資金難以回竉而沒意欲買地,也拖累全年賣地收入再跌至只有135億元,較預算少195億元。一整年,政府賣地收入只得135億元,翻查數字差過08年海嘯,勉強叫好過03年沙士,但當年03年沙士48.54億元土地收入,也跟政府暫停賣地有關。
還有什麼大招救市?
第一招: 優化投資移民?
針對樓市,財爺還有無大招? 簡單歸納兩招,大家可以評價下有幾大? 第一招,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財爺說,計劃累計收到880宗申請,預計帶來260億投資,所以決定優化提供更大彈性。但點優化? 《預算案》並無提及。而優化完之後可帶來幾收入? 我們也不知。
第二招: 放寬$100印花稅門檻至$400萬物業
第二招,進一步放寬印花稅門檻。無採納政黨提倡用MPF買樓的建議,政府決定即日起,把100元印花稅門檻,由以前上限300萬元的物業提高至400萬元,預計15%成交會受惠,政府會因此少收約4億元。
透過輕度減稅協助上車客,寄望由下而上推動購買力,但關鍵是上車客敢不敢買? 對後市有幾大信心? 如果本身對有信心,就算無任何稅務寬免而是辣招重重,壓測嚴苛要令他們拿很多首期才能買樓,他們都在所不惜,寧可愈買愈細愈貴都要入市,就是因為兩個字:信心。
有利摸貨/短炒活動
不過將100元的印花稅門檻提升,亦直接令摸貨或短炒戰場由300萬元以下的物業,擴展至400萬元以下的物業,因為在放寬之前,400萬元的住宅從價印花稅是6萬元,放寬之後只需要100元,變相增大短炒的利潤空間,亦無疑為近年最難轉手的納米樓提供逃生門,但炒風能否再度掀起,始終都要視乎市場氣氛。
不同於上一份《預算案》,去年用上終極大招:全面撤辣加上放寬按揭逆周期措施,即時對樓市交投,尤其是一手成交帶來重大刺激,往後一個月的新盤交投急升至近4,200宗,創近25年半以來單月新高。相比上一份《預算案》,今次的救市招數簡直是「蚊脾和牛脾」。
持續造地,來年推地量僅微降
多個新盤偷步在《預算案》前推出,希望能在《預算案》公布後開售,如今多個救市大招落空,絕對考驗市場的信心,有無信心,好視乎樓價會否再跌? 是否低處未算低?。《預算案》中,政府沒有採納暫停賣地讓發展商偷時間清減庫存建議,僅在下年度在源頭上輕度減少推地量。
政府說,會密切留意市場情況及發展,造地工作不會停,推地就因實際情況調整。下年度,政府不推商業地,及考慮把部份商業地改住宅用途外,住宅方面會推八幅地,連同一鐵一局,會推出13,700個單位,按年輕度減少1,300個單位,龐大潛在供應的陰霾下,要挽回市場信心也非容易。
入不敷支財赤嚴重
赤字高達$872億
財爺管理我們香港這盤數,未計下年度,任內三年都錄得赤字。今年度,因為印花稅及賣地收入不似預期,政府全年收入只得5,596億元,較預算少11.6%;但全年卻洗了7,548億元,赤字高達1,950億元,純粹因為發行了1,300億債券當收入看待,才把赤字控制在872億元,但不夠找的數也要靠辛苦儲來的儲備來埋單,儲備因此會跌至6,473億元。
下年度情況又點? 雖然政府估計,經濟穩步前行,增長勢頭持續向好,估計全年經濟增長2-3%,整體通脹率約1.8%,但實情從下年盤數的估算,又未見得十分樂觀。
土地收入預算創16年新低
最起碼,由股票及物業市場帶動的「印花稅」收入,政府估計只收到676億元。雖然較今年度實收金額高,但實情如此估算,較早三年來得保守,當時最高峰曾估收千億元,現在估計相關收入一年少過一年;至於來自賣地收入,來年估計只有210億元,創出自2009年以來16年的估算新低。
兩大收入支柱低迷,所以可以想像全年收入不會多,來年預只有6,594億元收入。政府未來三年會把經常開支進一步削減幅度擴大至2%、減少公務員編制及公務員凍薪,但全年開支仍高達8,223億元,按年再升8.9%,赤字高達1,629億元。又是純粹靠發債,以及基金資金調撥,才把赤字減至670億元,儲備進一步銳減至5,803億元。值得一提,比起高峰時期的儲備高達1,170萬億元,五年時間就蒸發了一半。
開源節流向小市民埋手
發債當收入仿如債冚債、把基金回撥到政府帳目,透過如此財技來滅赤之外,財爺要管好這盤數,還有什麼板斧? 最終無論節流定開源,不外乎都向小市民開刀。
派糖狂Cut
首先,今次政府有無派糖? 有,但粒糖已經細到可有可無。由減甜變到接近走甜。住宅及非住宅差餉有寬免,但由去年首季寬免1,000元縮減至下年500元;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利得稅等繼續維持百分百寬免,但就由上限3,000元減至1,500元。至於綜援、生果金、長生津則維持額外多出半個月。
兩蚊坐車變兩蚊兩折,慳錢杯水車薪
財爺無勇氣把長者二元優惠計劃劃線年齡回調至65歲,但就一如放風所指,以前長者兩蚊搭車的優惠,會限了一個月最多240程,而票價低於十元就維持兩蚊車費;但高於十元就全額兩折。至於我們平時一個月會嘟下八達通領取的「交通津貼」,由6月起要去到500元才會為多出部份補貼三分一。這些措施可以為政府慳幾多? 原來五年僅僅慳62億元,亦即每年慳得12億元。
電動車牌費、牛肉乾、咪錶費、隧道費一律加
政府有決定加稅,第三季起,搭飛機離境稅加至200元,會增加16億元收入;陸路離境私家車會收100元,增加10億收入;政府隧道、主幹道收費會調整,電動私家車牌照、停車咪錶收費會加。違例泊車、違例行車的牛肉乾都會加,但加幾多,之後先公布,但估計可以增加20億元收入。據香港警務處預算,今年違例行車及違例泊車目標要抄47.9萬張、及254.3萬張,即平均分別每日會抄1,312張、以及6,967張。
這份以湖水藍為封面顏色的預算案,財爺說象徵未來發展藍海中的無限潛力。雖然無再提及明日大嶼,也有跟進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招標,但《預算案》開首用了大篇幅闡述創新科技、北部都會區之類安排,救樓市措施卻放得相當次要,我們聽了很久也未聽得到關於樓市的消息,而最終原來是如此招數,當新盤都打算借助《預算案》利好消息登場,今次又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