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盤入伙,執修事項都是常見的爭拗,但如果新盤入伙一年半內,發現浴室企缸滲水,牽連牆身發黑、門腳發霉,甚至連公證行報告都指出滲水來源為企缸,若發展商拒接納報告,究竟點算好?
對於新盤入伙,執修事項都是常見的爭拗,但如果新盤入伙一年半內,發現浴室企缸滲水,牽連牆身發黑、門腳發霉,甚至連公證行報告都指出滲水來源為企缸,若發展商拒接納報告,究竟點算好?
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重掌白宮,未來四年將影響環球局勢發展,對香港的影響將離不開對華政策及貨幣政策,究竟將來會演變成怎樣的局面? 我們暫時只能透過其政綱及有限的資料分析。
多名來自不同大型樓花項目的撻訂買家來函,稱早已提出取消交易的要求,但發展商遲遲不肯確認,甚至表示拒絕要求,今次事主更被拖足兩年仍未能取消交易,差價由6%變18%,追差價的潛在危機一觸即發......
2024年《財政預算案》可以說是樓市一個轉捩點,因為政府決定把實施多年的辣招全撤,來拯救不斷走下坡的樓市。眨眼間,2024年已經走了一半,究竟鬆綁辣招帶來了什麼成效? 對下半年的樓市又有什麼啟示?
全面撤辣,加上金管局放寬銀行按揭壓力測試,以為置業之路的迷霧已經掃清,其實新盤市場尚有一群買家仍在水深火熱之中,《胡‧說樓市》編輯部統計,未來半年即將落成的樓花之中,有80%選擇建築期付款,但這批買家卻須沿用放寬按揭及按保前的基準計算,究竟潛在危機有多大?
油塘「朗譽」貨尾回佣幅度高達28%,導致銀行決定收緊估價,不單連累最近入市買家估價不足,連在劈價前以高溢價買樓的第一批業主,銀行也「有殺錯、無放過」決定一律收緊。
惹來社會各界爭議的垃圾徵費是否會於8月1日如期推行仍是未知之數,但為應付垃圾徵費帶來的額外工作,部分管理公司已預告因此建議調升管理費,今次報道的主角大興花園,更計劃大幅調升18%管理費,究竟是否合理?
配合政府托市大方向,今年賣地計劃並沒有什麼焦點,幾個字可以概括,地皮又細又奀,預計全年會推15,150個單位,表面上就切合到長策會供應目標,但按年比較就大減26%。
政府會否全面撤辣救市,明日的《財政預算案》自有分曉,但實質作用有幾大,正如之前我們都說過有待觀望。但除了全面撤辣,早前也傳出金管局正研究調整壓力測試。
今年《財政預算案》其中一個焦點,就是財爺陳茂波會否宣布全面撤辣來救樓市,皆因去年特首李家超公布《施政報告》後,輕微減辣對樓市並無顯著作用。業界對全面撤辣的呼聲更加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