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Innovale浴室滲水】入伙年半驚爆企缸滲水,發展商拒接納公證行報告點算? (附影片)

【One Innovale浴室滲水】入伙年半驚爆企缸滲水,發展商拒接納公證行報告點算? (附影片)

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企缸旁的木門框,有發黑問題,發黑程度仿如缺了一個角落,且有惡化跡象。洗手間外牆身牆紙黑了一撻,好像潮濕發霉般。揭開牆身,牆身出現了水墨畫圖案。看了這幾張相片,你也很難猜到單位住了幾多年?  我們《胡.說樓市》收到有谷友反映,單位企缸滲漏至洗手間外。業主自行聘請公證行做色水測試,及後翻開企缸更見到疑似漏做防水。發展商一邊不肯承認責任,一邊執修,還向業主作出賠償。主角發生在恒基發展位於粉嶺的「One Innovale」,讓我們重整一下業主個案。

自己放盤自己話事!
本文目錄

初次置業懶人包
【二手樓買賣程序】睇樓、雜費、查凶宅、簽約、按揭懶人包
【新盤2024】成交流程、按揭、折扣優惠、重點項目全攻略
【居屋2024】最新申請日期、四大屋苑分析、資產、入息懶人包
【租樓注意事項】租樓流程、租約、按金、印花稅全攻略!
【按揭保險費】深入分析四種保費計算方法、繳費形式注意事項!
【按揭利率】各大銀行優惠、回贈比較
One Innovale Cabanna

事件始末

20237月收樓門腳已發黑

在2023年3月購入「One Innovale Cabanna」地下連花園單位的陳小姐(化名),在同年7月尾收樓,卻是惡夢的開始。當時入屋時已發現單位浴室門腳發黑,於是通知發展商執修。她憶述工人批盪時,把木門框批得很深,發現內裡全是濕的,但最終只做了執色工作,只是執色過後,門腳發黑問題持續,並一直蔓延至浴室企缸外的牆身。

2023年7月收樓門腳已發黑
2023年7月收樓門腳已發黑

20243月進行執修但不理想

2024年3月,陳小姐要求執修部再跟進,但一直未有回覆,直至4月中,她去信恒基客服部投訴,執修部才安排職員到場檢查,當時職員說單位沒有滲水問題,只安排更換牆紙,也解釋因天氣潮濕導致木門腳及牆身發黑,建議她開動抽濕機去處理。

「他們堅持說沒有滲水及沒有不足。2024年5月我自己找公證行檢測。公證行說滲水問題明顯,他們進行了蓄水測試發現地台水流從門框滲出,而牆身濕度高達50%,我把報告轉交給發展商,他們不承認地台防水有問題,只同意部份公證行報告的內容,就是地台唧膠導致如此情況,也因地台唧膠損毁導致損壞門框。木門門發黑不影響木門使用,所以堅持不更換。而且說換門框要10-15天,叫我自己想清楚。」陳小姐說。

公證行說滲水問題明顯

20245月找公證行及入稟小額錢債

由於陳小姐找公證行檢查後一併入稟小額錢債,發展商回覆陳小姐一封信件,指不認同申索理由,亦不承認任何責任,但會協助更換企缸石級及唧膠、換牆紙和修飾門腳,也附上二萬元公證行報告費用。怎料在維修後一個月後,牆身二度發黑,發展商在八月中及八月尾再到單位檢查。

「說可能跟牆紙發霉印了在牆身,同時射水後沒有水滲出,應該沒有問題。我不忿其解釋,表示我會再找公證行去看清楚問題,要解釋何以牆身發霉,以及何以每次也是同一位置? 恒基也未能解釋。公證行再看,測試後發現濕度都超過20%,再轉交公證行報告給恒基,但卻說公證行報告有疑點。因為他們檢測並沒發現問題,且根據滲水辦指引,要去到30%以上才算滲水,所以20%不算滲水,認為公證行報告有誤導。」

2024年5月找公證行及入稟小額錢債

20248-11月問題持續,再入稟及自行找師傅處理

結果,陳小姐選擇直接向小額錢債申索,當時發展商並沒有派員出庭,裁判官有向陳小姐說,可前往上級法院要求頒發「強制修葺令」要求發展商修葺單位,亦可選擇找師傅去維修,然後拿取單據申索,所以陳小姐在2024年11月便找了師傅報價及修葺。

「師傅一鑿開地台發現一大灘水漬,與公證行第一份報告時,做紅外線探測見地台有大量藏水的結果是吻合的。第二天,師傅再鑿地台,見到石屎下方為沙,特別近牆身位置為清沙。師傅說做了多年經驗,並沒有見過下方是清沙,所以也解釋到為何沙吸了水,濕沙滲出牆身,也是牆身發霉的原因。他們也發現石屎下方為乾沙,石屎都是脆的,很少石屎會如此情況。我有跟發展商說地台鑿出來是清沙,但他們說如果證實執修做漏,會追究判商。但你追究判商一件事,我一直追執修卻一直沒有處理。」

2024年8月-11月問題持續,再入稟及自行找師傅處理

2024年11月 胡‧說樓市團隊現場視察

在2024年11月28日,我們《胡.說樓市》團隊來到業主單位視察,玄關牆身的牆紙有撲出來,剪開出來望就見到黑色發霉狀況,地腳線也有破損,這個位置連同門框,發展商會協助業主更換。再入洗手間望望,現在狀況已處理。昨天師傅已鑿開地台並處理好,發展商也在門框位置加厚了唧膠,所以也看不見有發黑狀況,發展商稍後也會更換門框,但對業主最大影響,不單是受到煎熬,由發現問題至執修以至申索,業主前後請了十天年假去處理,另外維修洗手間時有五天未能用洗手間,其後師傅正式維修也有八天未有洗手間用。

「我覺得發展商要你窮追猛打,好像追數般,協助執修,每次如唧牙膏方式來處理,對於業主來說都很沮喪。本身執修使了40000元,好像電話講數般齊頭多少給你,我說公證行費用也要支付,對話上我自己很激氣,沒有試過在電話中鬧了他們15-20分鐘,然後才給一些賠償。」陳小姐說。

2024年11月 胡‧說樓市團隊現場視察

事件分析

共分三期發展的「One Innovale」,五座物業提供1,576個單位,首期由2022年中開售,至今共售出1,517伙,售出比率96%,為發展商套現75.3億元,當時比起原預計關鍵日期提早交樓,市場盛傳發展商要資金回籠趕交樓,所以交樓質素反而多甩漏,我們《胡.說樓市》驗過一期及及二期,其分數分別只有65及62分,其後亦都曾做過關於兩間屋之間薄牆身,裝修被鑽爆的神奇故事。

無獨有偶,在我們進行相關調查報道的同時,我們收到另一名租住同一屋苑的租客反映。他是在今年10月份,向恒基租入貨尾單位,同樣為地下連花園。從他傳給我們的影片看見,洗手間也有滲漏問題更嚴重,一直滲出客飯廳,水深以吋計,事主每天回家都要拖地。但他表示只是由於自己只租住一年就完約,發展商亦願意協助執修,故不想過份高調而沒有接受我們訪問,只是這正好反映類近問題在同屋苑不是單一事故,兩個個案都引出一些問題,部份值得我們深思。

問題1. 究竟單位是否無做防水層?

公證行及師傳認為防水層不理想

整件事最大爭拗,是究竟企缸內有沒有做好防水。業主委託公證行的報告、以及維修師傅時的說法,矛頭均指向企缸防水層有問題,單位入伙一年半,亦很難說由老化造成。據業主口供指出,當11月找師傅鑿開地台時,見到地台有一灘水,其後,她也有把相關信息傳給發展商恒基,表示黃沙英泥漿沒有撈勻,乾沙放底便舖磚。當時發展商客服職員回覆,表示會去現場望清楚情況及如果確定判商做漏,會作追究行動。

發展商回覆信不認同陳小姐申索理由

除了上述跟發展商對話,對上一次發展商正式回覆,已數到今年七月,也就是陳小姐第一次找公證行檢查及入稟小額錢債後。當時發展商信件回覆陳小姐,指不完全認同陳小姐對事件描述及申索理由。信件有指出,顧問公司在浴室門框及封口線底部玻璃膠移除下進行色水測試,破壞了門框木器設施。

發展商回覆信不認同陳小姐申索理由

恒基回覆信件未回覆有否做防水層

有沒有做好防水層? 恒基的信件沒交待,只表明「現時完好的浴室的地石再次進行打拆,整個工程可能需時10-15個工作天,對使用單位造成不便,要求業主謹慎考慮。」「完好的浴室地石」七個字,是否反映發展商認為地台防水沒有問題? 我們有把單位的照片傳給驗樓師賴達明看,他認為單位防水層未必做得很理想。

驗樓師賴達明認為防水層不理想

根據相片顯示該地台的狀況也是較鬆散,並不是太完整。有可能是施工過程沒有做防水層,或者就算有做防水層,因為該物料較鬆散,令防水失效,容易導致滲水問題。他說,理想狀況應該是物料鋪砌時是平均的,就算採用混合防水劑、或添加防水劑,理論上英泥砂漿應該撈得勻,而且平均分布在地台,確保防水物料可以覆蓋地台,但如果打開後,你見到「一忽忽」,很多碎石或鬆散,不排除沒有任何防水物料,防水容易失效。

應先採用非破壞性方式測試防水

一個單位有沒有做防水層,他建議應先採用非破壞性方式進行測試,包括傳統的色水或蓄水測試,如因樓上不肯開門而不能檢測,也可採用微波掃描作測試。因為破壞性方式鑿地台測試不能逆轉,也最好是在爭議雙方同時在場才進行。地台防水層可採用傳統「液態防水膜」,俗稱「瀝青」,鑿開會比較容易看得到的;但部份發展商亦可能會採用「混合防水劑」,即把防水劑混入英泥砂,俗稱「牛奶水」。如果採用後者物料,則就算把地台拆開也難檢測有否做防水層。

常見防水物料性質
添加式防水劑屬混入或滲入水泥或混凝土內
滲透式防水劑
卷材防水膜屬防水實體物料
液體狀防水膜

問題2. 企缸防水層有沒有法定要求?

樓書未有列明防水要求

翻查「One Innovale」樓書,對於洗手間室內裝修物料,描述外露牆身會鋪砌瓷磚、膠板飾面、鏡面、金屬及金屬框連玻璃窗間隔,地板會鋪砌瓷磚,天花板則採用石膏板假天花及髹乳膠漆,內裡無說明有為洗手間做防水層。

《建築物(建造)條例》

不過,樓書無提不代表可以不做或做得差。根據《建築物(建造)條例》第3條,有規定建築工程使用的物料,性質及品質須達至適合的預定用途或目的,在充分混合或製備及在安裝時足以發揮其預定功用。第32至34條亦有規定建築物的牆壁,遇潮須有足夠保護以防止水份滲入,而如果建築物房間設有供水,房間樓面的建造須能防止滲水。因此洗手間內防水層是有法例規範的。

《建築物(建造)條例》

《防止新建樓宇出現滲水情況的指引》

屋宇署今年9月進一步收緊向認可人士發出《防止新建樓宇出現滲水情況的指引》的作業備考,浴室地板和牆壁必須設有有效的防水系統外,防水膜或材料應覆蓋整個地板,並要做到地面的牆壁做到至少300毫米高。至於圍繞浴缸牆壁,防水膜或材料離完成地面的範圍則要求更高,由以往1.8米提升至2.2米以上;緊鄰洗手盆或類似裝置後面牆壁,防水膜都要做到1.1米。淋浴盤採用其他裝飾材料,亦要應提供合適的防水層。新指引適用於2025年3月31日後,One Innovale仍可按2005年訂立的舊指引行事。

《防止新建樓宇出現滲水情況的指引》

問題3. 遇上疑似滲漏,跟發展商各執一辭,應怎辦?

陳小姐在入伙後約一年找公證行檢測

陳小姐在去年七月收樓,當時已見有門框發黑,今年三月開始進行執修後,一直去到四月搞了很多星期,發展商只安排更換牆紙,表示問題已處理好,但其後單位牆身繼續發霉。今年五月,是陳小姐第一次付費20000元找公證行介入檢測,可說是未見官先打八十。

發展商支付了公證行費用

而其後發展商在陳小姐入稟小額錢債後,向陳小姐回覆的信件說為免浪費法庭資源及不承認任何責任下,不向陳小姐提出爭辯而選擇支付報告費。但調轉角度看,這又是否反映恒基是有權跟陳小姐據理力爭,而不賠償公證行費用。究竟業主要在什麼情況下,才值得付費去找公證行介入?

六個月保修期不需由業主舉證

賴達明表示,一般新盤執修期內,買家均不需提出舉證責任,報修後發展商均會處理,但完工後往往會要求簽署確認執修信,而這代表買家接受了執修結果。如果之後再提出申索而發展商不認同下,舉證責任就在業主身上,此時就需要找公證行介入。

問題4. 新樓有六個月保修期,怎厘定六個月時間?

發展商2024年7月指事件已解決

賠償了二萬元的公證行費用後,發展商在七月初處理執修,回覆陳小姐信件中有指出,針對浴室淋浴間滲漏問題已於2024年7月3日至8日完成,受影響設施如客廳牆腳線、門框、封口線、牆紙已妥善修及還原。隨後測試的結果顯示滲漏問題已完滿解決。

條例列明六個月保修期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如果單位及單位內裝置、裝修物料或設備有欠妥之處,而非由業主行為或疏忽造成,發展商要在買賣成交後六個月內接獲業主書面通知時,在合理地切實可行的範圍內,盡快自費作出補救。

六個月時間應怎釐定

如果按發展商的做法,是可以辯稱已在合理地切實可行的範圍內,盡快作出補救。問題是,執修後只有一個月,也就是去到八月,問題再出現,這也是陳小姐第二次尋找公證行救助,及後在11月份自行找師傅處理。由入伙至今,事件擾攘了接近一年半,超出了《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說明新盤六個月保修期,發展商是否已有權拒絕受理陳小姐個案,令陳小姐未能就維修費作出追討? 關鍵則在於幾時發現問題。

律師意見

律師梁永鏗表示,有些問題可能是隱藏在結構內,沒辦法在六個月內發現,部份可能則平常很少用,但住過後才發現,這就關乎整體是否合情理的問題。但回頭看,該六個月保修期的確只有六個月,故很難說有些隱藏的事宜卻未必會包到。如果屬於結構、居住有危險、或違反了相關條例,則可能能追討,但如果只屬小修小補,則離開了原本保障。當然是否合情理,法院會看整件事、背景、以及雙方做法是否正常人會做。法官都會住屋,從一個普通住客角度來看是否合情理。

銷監局回應

我們有向「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查詢,問及六個月保修期的計算時間,局方回覆指,條例中列明的買賣成交日按合約條款而定。如果屬於現樓則由買賣雙完成買賣日期;若屬樓花物業則在發展商通知收樓後的14日內,買賣雙方完成交易的日期。局方續指,假如買家認為發展商未有履行合約條文,可考慮就其應有權利向發展商提出民事訴訟,亦可考慮向消委會查詢。

問題5. 其他追討方式: 合約法、侵權法?

《商品說明條例》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給予新盤六個月保修期,但同時指出,《條例》不會削弱買方按普通法或其他法律可享有的任何其他權利或補救。例如,發展商有否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但不動產不屬於貨品,故未必受相關《條例》規管。如果用建築物欠妥(defective building)為由,以侵權法向發展商追討疏忽責任,又是否可行?

建築物欠妥屬疏忽

如果要追討發展商疏忽責任,就必須要由陳小姐舉證,證明發展商有謹慎責任(duty of care),證明相關損害是發展商可以合理預見(reasonably foreseeable)。但如果陳小主遭受的損害並非人身或財產損失(consequential economic loss),而只是純粹經濟損失(pure economic loss),則有點難確立謹慎責任一點。所以除非雙方沒有合約關係,才考慮用侵權法作最後手段來追討賠償。律師梁永鏗指出,如果法庭判下發展商敗訴,可按《時效條例》在判下敗訴視乎合約是否加蓋合同,可以在6年至12年內都有權追討。

消委會建議

截至2024年11月,消委會今年共接獲82宗有關「新盤買賣」的投訴,當中涉及「入伙滲漏」問題有21宗,佔26%。較過去三年佔比15%至25%為高。消委會建議,新樓漏水除了要求發展商執修,亦可聘請專業人士代為檢驗並向發展商提供報告跟進,但就盡量避免在保養期內自行進行工程,以免發展商因業主自行進行工程改動而拒絕承擔執漏責任。

年份涉及新盤投訴個案(宗)漏水爭議(宗)佔比(%)
2024年(1-11月)822126
2023年1442417
2022年1932815
2021年1152925

發展商恒基回應

至於今次涉事的發展商恒基,我們都透過電郵查詢了幾個問題,包括查詢執修的最新進展,回覆說,項目均嚴格遵守本地相關法規及指示要求設計及建造。浴室牆身均鋪上防水水泥批盪,浴缸和淋浴間四周的牆壁,防水物料高至 1800mm,其他牆身防水層亦達 300mm。又話,他們在7月份曾為該企缸進行維修。完工後約一個月後,業主懷疑單位浴室仍有滲漏,接報後曾到單位進行檢查,未發現有滲漏現象。業主再自行聘請驗樓師檢查及撰寫報告。他們一直抱著開放態度願意為單位再作檢查,並安排專業認可的建築師到現場檢測,惟業主並未接納安排。他們指,亦嘗試聯絡其聘請的驗樓師溝通和了解,惟未獲回覆。業主已自行聘請承辦商重造企缸,他們亦清晰向業主表達,基於單位浴室已非交樓標準,其單位浴室內的新建設施將不再受發展商的維修保養,又說業主知悉情況。

胡‧說樓市 X 好師傅獨家優惠!

《胡‧說樓市》跟裝修配對平台好師傅再度推出獨家優惠!經指定連結透過「好師傅」,成功配對並簽約裝修工程,將可額外獲得兩次QC服務連報告,而《胡‧說樓市》同時提供無上限獎賞,每$10萬裝修費,可獲得價值$300的超市現金券!詳情可按以下連結:


想知更貼身嘅資訊?

歡迎您成為《胡‧說樓市》嘅谷友!只要透過以下登記表格,我哋會根據您提供嘅資料及感興趣的範疇,俾最適合嘅分析同資訊您,如果有咩想知或意見,都記住同我哋講啊!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