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即使美國加息周期沒有完全跟隨,當美國步入減息周期後,港銀卻幾乎緊跟,繼美國聯儲局今日凌晨公布再減息0.25厘後,滙豐銀行及中銀香港隨即公布下調最優惠利率(P)0.125厘,最新報5.25厘,實際按息回落至3.5厘,都算是企業及供樓人士的減壓良藥。
初次置業懶人包 【新盤2024】成交流程、按揭、折扣優惠、重點項目全攻略 【二手樓買賣程序】睇樓、雜費、查凶宅、簽約、按揭懶人包 【居屋2024】最新申請日期、四大屋苑分析、資產、入息懶人包 【租樓注意事項】租樓流程、租約、按金、印花稅全攻略! 【按揭保險費】深入分析四種保費計算方法、繳費形式注意事項! 【按揭利率】各大銀行優惠、回贈比較
如果要清楚了解整個按揭攻略,可跳往以下連結,可以一文看清所有要知的按揭事項!
最優惠利率: 3個月累減0.625厘
在2019年至2023年的加息周期,美息累計上調5厘,而本港銀行最優惠利率並未完全跟隨加息步伐,累計上調0.875厘;自2024年9月起美國步入減息周期,美息至今累計下調1厘,港P亦於三個月內累計下調0.625厘。不過,反應普遍按揭基準利率的1個月港元拆息,在美國公布減息後不跌反升,最新報4.53厘,創1個月新高。
平均按揭額: 三個月供少$1,602
即使拆息上升,但最優惠利率下調,H按的封頂利率亦隨之下降,按目前P-1.75厘的封頂利率計算,實際按息已由3.625厘再下調至3.5厘,若以平均港樓按揭額$450萬計算,攤分30年還款期,每月供款略為減少$315,最新需要$20,207,入息要求亦減少$631,最新需要$40,414,換言之上會的難度進一步減低。
若對比9月開始減息前的情況,每$450萬按揭貸款額,攤分30年還款,三個月內的供款累計減少$1,602,入息要求亦累計減少$3,204。
1個月拆息(HIBOR)逾4.5厘
目前1個月拆息(HIBOR)升至4.53厘,對比實際按息3.5厘,是否代表銀行按揭業務已屆蝕本邊緣? 非也,拆息只代表銀行短期資金的拆借成本,亦即當銀行短期內需要資金滿足監管要求,1個月向同業拆借的利率為4.53厘,無疑也反映短期資金並非充裕,不過這不反映整體港銀的資金成本。根據金管局最近的公布,反映銀行平均資金成本的綜合利率於10月底為2.3厘,相較實際按息仍有1.2厘的息差,但當然每間銀行按揭業務都淨息差都有分別,這個則要視乎銀行的內部數字。
減P舒緩企業融資成本、減輕供樓壓力
經歷短短三個月的減息周期,港銀減息的取態,似乎與過去4年的加息周期有天淵之別,令市場質疑當中是否涉及人為指令亦無可厚非,這一點亦無從證實。然而,我們要指出的是,既然我們集中報道樓市新聞,大家集中討論利率走勢對樓市的影響是自然的事,但這亦可能增加當中的盲點。調低最優惠利率(P)除會影響按揭息率之外,私營企業貸款、私人貸款利率,很多都會以P作為計算基準,在下行的經濟周期下,若通脹可控,一般經濟體都可以透過寬鬆貨幣政策作為刺激手段,既能減輕企業的借貸成本,又可催谷私人消費,期望能帶動經濟增長,不過在聯匯制度下,港美息必須綑綁,金管局沒有獨立的利率政策,即使本港經濟疲弱,若美息持續上升,港息都需要跟隨,所以港銀的最優惠利率,在淨息差的狹縫之中,似乎是短期內可以操控的利率手段。
利息成本下降,能緩解企業財務成本當然是好事,但能否藉此帶動整體經濟增長仍言之尚早,無論是經濟或樓市復甦,利率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其他因素還有地緣政治、房屋供應、未來規劃等,特朗普重新當選後,環球局勢的不明朗因素增多,尤其是目前減息預期降溫,若隨口拋下賭博式的預測,則只屬於譁眾取寵,從投資角度出發,我們從來都建議要分散風險,投機則另作別話,至於自住,則每人有不同考量,只要跟從自己的需要和財務負擔考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