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權運動未平息,政府及特首林鄭月娥企圖將責任歸咎房屋問題。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有大篇幅且率先論述房屋及土地問題,當中最具爭議一項,莫過於放寬按揭保險。 昔日400萬以下才能借九成按揭、400至600萬元可做八成按揭的門檻;未來會放寬至800萬元以下物業,首置客可做九成按揭;1,000萬以下物業,無論首置或換樓客也可做八成按揭。
逆權運動未平息,政府及特首林鄭月娥企圖將責任歸咎房屋問題。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有大篇幅且率先論述房屋及土地問題,當中最具爭議一項,莫過於放寬按揭保險。 昔日400萬以下才能借九成按揭、400至600萬元可做八成按揭的門檻;未來會放寬至800萬元以下物業,首置客可做九成按揭;1,000萬以下物業,無論首置或換樓客也可做八成按揭。
特首林鄭月娥剛宣讀完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多項房屋政策,包括:
銀行上調新造樓按封頂息率,大家聚焦是否進入加息周期,但更重要的是,準買家應該如何應對? 加息後,究竟哪間息率最抵?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房屋問題仍未見出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卻「出口術」表示,一手潛在供應仍充裕,大家毋須擔心樓價被推高,但實況是否如此呢?
雷曼爆煲、Accumulator苦主上街,至今回想仍猶有餘悸,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至今剛好十年,當年一片風聲鶴唳,股市樓市皆不能倖免,樓價更一年間急瀉23%。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十年一個循環,歷史會否重演?
聯儲局還有數小時便公布議息結果,市場幾乎肯定美國會再度加息25點子,到2.25至2.5厘,在樓市調整的同時,是否代表香港樓價必受衝擊?供樓人士的擔子將加重?
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對私樓影響最深遠,就要由「公私營比例」調整開始講起,皆因林鄭月娥推翻「長策會」幾年前定下共識,決定調撥更多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未來政府開拓新增土地,七成用於公營房屋。
基於調查基準的不一,如果我們以差估署在《香港物業報告2019》作為「空置單位」的佐證,未必能反映現時一手樓空置的實況,但要了解一手樓空置單位是否嚴重,應該怎樣看才最準確呢?
新盤付款辧法欠透明外,針對一手新盤囤積居奇的問題,最快在六月會落實「#一手樓空置稅」,規定入伙一年新盤,如果沒有賣出、又或者沒有六個月出租紀錄,就要徵收「額外差餉」,相當於應課差餉租值兩倍,目的就是盡快釋出供應。
撇除政局不說,因為實在太多變數。但過去誘發樓價有較深幅度的調整,銀行本身角色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