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連續13年成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樓價對收入的比率為18.8倍,也就是我們常常說,要不吃不喝18.8年才能買到樓的地步。表面上看似很誇張的數字,但實際上,報告又多能反映實況? 香港已連續13年成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樓價對收入的比率為18.8倍,也就是我們常常說,要不吃不喝18.8年才能買到樓的地步。表面上看似很誇張的數字,但實際上,報告又多能反映實況?
香港已連續13年成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樓價對收入的比率為18.8倍,也就是我們常常說,要不吃不喝18.8年才能買到樓的地步。表面上看似很誇張的數字,但實際上,報告又多能反映實況? 香港已連續13年成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樓價對收入的比率為18.8倍,也就是我們常常說,要不吃不喝18.8年才能買到樓的地步。表面上看似很誇張的數字,但實際上,報告又多能反映實況?
早前驚傳青衣大型屋苑「灝景灣」管理公司收錯管理費足足20年,《胡‧說樓市》編輯部花了時間研究過往案例,始發現相關情況隨時發生於你跟我的屋苑之中。
發展局向立法會遞交「將軍澳137區」初步發展藍圖,日後會興建大約50,000個住宅單位,對「康城站」及將軍澳區居民有什麼影響?
「胡‧說調查報道」來到元朗「尚悅.嶺」,屋苑居民常用出入口突然被,主要源於同彼鄰同系屋苑,就公共道路的路權爭議,究竟誰是誰非? 當日負責規劃的發展商有無責任?
年又過,原來2022年已來到尾聲。一開始原本人人一面倒看好的,怎料年尾卻是倒跌收場,不單令人感受到樓市落差,也逐步見證見頂回落的步伐。究竟中間經歷了什麼? 在迎接2023年前,就讓我們先回顧一下。
不知道大家會否仍有印象,早前曾發生住宅屋苑泳池觸電事故,原來其後機電工程署要求抽查全港屋苑的泳池電力裝置,豈料一查卻發現原來馬鞍山屋苑「海栢花園」泳池長期有觸電風險,點解住戶會蒙在鼓裡?
住過舊樓嘅谷友,可能都遇過單位U型去水喉,需要延伸到下層天花嘅情況,一旦有滲漏問題,維修責任都好麻煩,尤其條喉處於樓下單位之中,今次個案苦主,正正因為樓下唔肯開門整,導致新裝修單位污水倒灌,當中法律責任點處理?
今次苦主的個案,正正係樓水單位導致滲水,即使單位業主肯負責維修,但租客點都唔肯開門整,苦主可以點做?
我們《胡.說樓市》早前曾接觸住在錦田「山水盈」的苦主,我們先看看其漏水個案,之後再拆解業主與發展商之間的權責所在。
大圍「柏傲莊III」關鍵日期再延後,相當於樓花期拉長至45個月。對於賠償方案,有業主跟我們《胡.說樓市》表示覺得不合理。而樓花期延長至45個月後,實情已超出了預售樓花同意書30個月的期限,法例是否容許?